作者:李澤治

圖1 已向春天舞一回

  日前舊識徐君來我工作室拜訪,聊起想辦一本美食雜誌和開一家專門出版美食類書籍的出版社,問我有什麼建議可以提供給他?我聽出這話有弦外之音,便直接挑明問他:他來找我究竟希望我在這件事當中扮演什麼角色?徐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先把我過去在這個領域的戰績好好吹捧了一番,接著就開門見山,表示想請我出任雜誌社和出版社的社長;若是我還願意出一部份錢和他一起合夥來創辦,那就更求之不得了。

  徐君是雜誌出版界的老將,從前在這個領域也有出色的表現。據他透露:他是仔細分析過媒體出版市場的現狀,認為有九成以上的成功率,才決定要來做這件事的。由於故交之中只有我辦過美食刊物,而且《吃在中國》之成功眾所周知,因此只要我肯同意出面與他合作,此一計劃的可行性就是百分之百了。我靜靜聽著他的陳述,沒有當場澆他冷水,但是我心裡清楚的知道:這個年代,在台灣這個地方,還想辦出像《吃在中國》那樣的雜誌和出版社,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隨著網路使用躍居主流,平面出版品的市場已消融八成以上,這是不可逆的時代現象,任何想要創辦雜誌、出版事業的人都應特別小心。然而我最不看好的還不是這個;專業雜誌和書籍訴求的是小眾市場,出版品只要能吸引少部份愛好者便能輕輕鬆鬆的存活下去,不會因時代改變而有太大的影響。可是今日之日和一、二十年前相比較,改變的豈只是傳媒生態而已?消費市場的沒落及美食內涵的弱化,才是導致美食雜誌和美食書籍前景悲觀的主要原因。在《吃在中國》發行的時代,任何一家五星級飯店和有名的中西餐廳菜餚水準都不錯,媒體有用不完的報導題材。而那個時候經濟活絡,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中產階級以上人人都敢花個四、五千元求取一餐的享樂。有這樣的消費市場和豐富的美食內涵,美食資訊自然可貴,以美食為介紹內容的書籍雜誌自然會受到歡迎。然而現今包含五星級飯店在內,十之八、九的餐廳出品都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負責任的媒體已經找不出值得報導的素材了。加上消費市場疲軟不振,願意花大錢吃好東西的人已少之又少。美食出版品失去了這些養份,內容自然走向貧瘠化,那還會有誰想要買、想要看呢?

  當天談話到最後,我把我的觀察與判斷一五一十都跟他說了。但是從他臉上表情和肢體顯現的動作來看,我可能並沒有完全說服他打退堂鼓。對於受邀擔任社長這件事,我從頭到尾的答案當然都是婉謝。過去曾經完成過的夢,不論榮辱成敗,我「已向春天舞一回」,是絕不可能前度劉郎今又來的了。我祝福他成功,雖然我明知道成功的機會是多麼渺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