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澤治

圖1 聊聊壹週刊的2013美食大賞

  我工作室有固定購買壹週刊,前兩期隨週刊還附送了一本名為《2013美食大賞》的小冊子。我興緻勃勃的打開一看,原來又是《台灣一百家最好的餐廳》那種餐廳評鑑手冊。這本手冊印刷精美,圖文並茂,而且幾乎等於免費奉送,相信拿到手的人會把它當成有用資訊來參考的。

  壹周刊2013美食大賞的評鑑品質與公信力究竟如何?身為台灣這個領域的開路者,我在這裡不做評論。巡迴全台對所有餐廳做水準評鑑,如果主事者不偷懶,本身就是一件極漫長、極操勞、極繁瑣的工作;而且做成之後得到的批評永遠要比掌聲多。因此只要評鑑結果不是荒唐離譜賣廣告那種的,我都願意給予肯定。去年焦桐先生出版《台灣餐館評鑑》惹來外界不少物議,而我對這本書的部份內容也相當不認同,但是在「食事評說」這個欄目,我仍然寫了一篇「為焦桐的餐館評鑑鼓鼓掌」。寫評鑑不容易,評別人的評鑑則只要耍耍嘴皮胡說八道一番;我看不起所有愛評別人評鑑的那種人,他要是真的那麼有本事,就自己搞一本評鑑出來給大家看看再說!

  我對2013美食大賞比較有意見的地方,在於它的產出方式。這本手冊第一頁「編者的話」當中,提到評鑑內容的產出,是「本刊美食團隊親赴現場反覆試吃,試吃餐廳總數近千家,花費達數百萬」得來的。這段告白我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吹噓出來的,主事者應該打屁股;如果非屬吹噓而確有其事,那麼主事者還要再加打一次屁股。「動用一個團隊巡迴全省試吃近千家才完成評鑑……」,這是一種外行話。做評鑑工作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資訊的收集與確定,這部份壹周刊只要做兩三期讀者意見調查便可完成八成。剩下的兩成由坐在辦公室裡吹冷氣的編輯交叉比對和打打電話亦可落實。名單全部確定下來之後,負責執筆和攝影的記者才需要出門,按圖索驥一家家走訪。所以沒有做過前面的基礎工作就派出一個團隊大街小巷胡吃一通,做出來的評鑑如同兒戲,有什麼公信力可言?徜使應採訪報導的名單早就經過確定好了,那麼也不應該存在整個團隊花費幾百萬試吃近千家這種開玩笑的事了。

  還有,任何一種評鑑的公正性、可靠性,都必需建立在由同一個人用同一套標準來完成之上。如果是一個團隊,每個人用自己標準完成一小段,最後再把各段焊接起來,這樣的評鑑如同什錦拼盤,就顯得沒什麼價值了。我不知道2013美食大賞的性質屬於前者還是後者,如果是前者,「編者的話」裡應該好好表揚表揚這位辛苦、認真、專業的編輯,而不該由一個抽象的「美食團隊」來掩蓋他的功勞;若性質屬於後者,那麼編者也應該清楚說明比較妥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