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澤治

P1)我在法國巴黎米其林三星級的Alain Ducasse用餐.jpg  

在法國巴黎米其林三星級的Alain Ducasse用餐

 

  二十年前的某一天,台北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先生找我談過一件事。他說他想召集一批人擔任匿名評審,負責評選飯店餐廳,為台灣出一本米其林美食指南。這是一件大有意義的好事,我真希望能盡點棉薄之力;但當時自己《吃在中國》雜誌社實在太忙,個人撰寫出版的《台灣100家最好的餐廳》也正在市面瘋狂熱銷中,再來介入米其林美食手冊的生成,不但身份立場有點尷尬,時間上也不允許,於是我回絶了嚴先生的邀約。

 

  一心想把這件事做成功的嚴長壽,找的不只我一個人,應該還包括當時最活躍的美食記者姚舜、錢嘉琪、王瑞瑤等人。他們當中有誰最後應承了;有誰和我一樣因工作忙碌無法參與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本台灣版的米其林美食指南創刊號最終並沒有出成。不但那時候沒出成,二十年後的今天,當全球米其林已經有二十八種地區版本,而台灣人最愛前往的日本、韓國、上海、香港、新加坡統統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米其林美食指南時,台灣版的米其林紅皮書依然在外太空飄浮著。

 

  記得嚴長壽初次找我談這件事的時候,我問了他一個很敏感的問題:有哪家大企業準備出錢贊助這項工作?對於這個提問,嚴總裁大概認為我問得俗氣了,沈吟了好一會兒並未作答。一九〇〇年問世,擁有百年聲譽的法國米其林美食指南,最愛自我標榜的一個傳說,就是它們的評審都是業餘美食家,以匿名方式自掏腰包到各家餐廳用餐,遇有值得推薦的去處,便將心得與體驗撰寫成文交給編輯委員會審查。編委會若是感興趣,便會指派別的匿名美食家自掏腰包再去體驗,經過一再交叉複勘,最後才……云云。這個傳說表露所有為米其林美食指南服務的都是沒有酬勞的義務愛好者;不但沒有酬勞,還得自掏腰包去距離通常很遠而價錢一定很貴的一些餐廳吃飯,等回到家還要扒文寫評論;但最後指南手冊印出來時,上面並不會出現他們的名字。這個傳說聽起來實在太感人,這群為了發揚美食文化自掏腰包的無名英雄們也太偉大了;但說實話即使嚴總裁信以為真,我也從來沒有相信過。

 

  百年前的歐洲還是貴族社會,許多繼承家族財富和爵位的有錢人吃飽了沒事幹,偶而寫點東西批評批評餐廳的服務和菜色,投到會發表的媒體上出出風頭,這種人這種事我相信是有的。但是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洗禮,仍然有錢有閒做這種事的風雅之輩恐怕已經少之又少了。到了近年,繼續有條件、有興趣倒貼錢擔任米其林餐飲指南匿名評審的人,應該打著燈籠也找不出幾個。法國原創地情況尚且如此,誰會相信在日本、在香港、在上海、在新加坡,米其林只要大旗一揮,立馬就能召集一大伙願意自掏腰包去當地所有餐廳用餐的匿名美食家,並很快集腋成裘,弄出一本米其林紅皮手册來?米其林美食指南能夠在這些地方誕生,說穿了不外乎是有當地大企業出錢贊助,提供主事者用豐富的資源去組合一個團隊,順利把這件複雜的工作完成。一向小鼻子小眼睛的台灣企業具有這種魄力的很少,所以當鄰近國家或城市都有了米其林,我們的那本紅皮書仍然遠如天邊彩虹。

 

  發行米其林餐飲指南不但要有錢財的贊助,也須賴人才的匯集。香港、上海、新加坡出版的紅皮書就因編著者全是外行人,所以前言還在套用「我們的評審是一群自掏腰包的匿名美食家」這段老掉牙也令人笑掉牙的謊話。果然它們出版後大多被譏為不倫不類,負評遠遠超過正評。台灣版的米其林美食紅皮書如果有一天正式上路,禮聘朱振藩、胡天蘭、姚舜、王瑞瑤任何一位擔任總編輯,並邀請我忝列顧問名單之末,整理出來的美食指南手冊,肯定會比各國做的權威得多。

 

 

PS,更多精彩文章,請點閱以下連結:

秋天菜市場裡賣的那些大閘蟹 

今生有福~在東京相遇喬爾.羅布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