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澤治

圖1 來「我家吃麵」吃碗麵

  台北市和平東路科技大樓旁的巷子裡,掛著一方小小招牌的「我家吃麵」,己經在這飄香了二十四年。無數迷戀這裡紹子麵、辣子雞丁麵、麻辣雞絲麵和超薄豬耳朵好味道的人,只知道我家東西香的誘人,辣的暢快,卻說不出它是哪一省、哪一地的美食。只有生長在西安,或是在古都長住過的人,可以依稀分辨它既非川湘滋味,亦不屬雲貴風情,那種香,那種辣,彷彿是一種別緻的陝西味兒。

  我家吃麵的老闆娘李太太的確是陝西西安人,小時候隨父母來台,因為喜歡在家裡廚房幫忙,日久便繼承了家傳的好手藝。我和我家吃麵結緣,有著人、事、時、地、物的重重關聯。民國七十八年李先生從工作單位退休開起小麵館時,我正好辭去報社工作在離他們不到一百公尺的復興南路,創辦了《吃在台北》雜誌。草創初期他們夫妻工作得很辛苦;缺人少錢的我更不用說,經常要從早上上班到深夜。所以一天午晚兩餐都在他們店裡打發,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我特愛他們的紹子麵,對辣子雞丁麵和麻辣雞絲麵也極為欣賞。常常工作到疲憊不堪,對自己前途感到憂心徬徨時,只要一想到待會兒午餐或晚餐又可以吃碗好麵配些小菜,我就困頓全消,精神都來了。來到店裡看著經營小店的中年夫妻鬥志昂揚的忙進忙出,我心裡常會陡然爆發出一股勇氣。他們夫妻比我大了十多歲,人生境遇如此尚且不憂不懼,奮力向前;我事業踫到的一點困難挫折實在算不了什麼,只要堅強挺住往下走,一定可以迎來撥雲見日的一天。

  我家吃麵其實從開業第一天起就大排長龍,中午一張椅子總要坐個五、六輪客人。但是謙虛敦厚的李先生、李太太老是把小店的生機煥發,歸功於開張不久時《吃在台北》對他們做的一篇介紹報導。夫妻倆見到我就稱「貴人」,每一回用完餐都堅持不肯收我的錢,害得我不得不儘量減少上門的頻率。後來我和李先生約法三章,此後上門吃麵不得拒收我的麵錢,但豬耳朵和小菜我可以接受他們招待,這樣才免去了我不好意思常上門的尷尬。李先生在世的時候,我們一直按照此一約定維持消費關係。李先生過世之後,客人皆稱「李媽媽」的李太太仍按默契行事。二十四載光陰彈指而逝,我不知白白吃了多少回他們招待的豬耳朵和美味小菜。

  李媽媽三個兒子都學有所成,建築界鼎鼎大名的李天鐸建築師便是她的長子。但她子女中我比較熟悉的還是老二李振鐸。當年李家開麵館時,三個兒子還在高中、大學唸書,剛毅決斷又有遠見的李媽媽便對他們三個說:不管你們書讀得再多,上一代傳下來的陜西老家風味,將來一定要有一個人負責繼承。三子之中老二振鐸對廚藝比較感興趣,從讀書時就愛在廚房幫忙,屏東科大畢業後便順理成章成了我家吃麵的後繼者。來我家吃麵吃了一、二十年的老顧客見到振鐸總會特別開心,因為只要他在店裡,便意味著二十年、三十年後我家吃麵的廚房裡,依舊會飄著讓人熟悉、引人饞涎的老味道。

  上周六從內湖專程前往我家吃麵,車子走高速,經建南,下和平,十五分鐘就開到了。我們夫妻倆一人點紹子麵一人點辣子雞丁麵,配上小菜一碟,吃得舒服痛快。結賬時趁著李太太不在櫃台,我趕緊把麵和小菜的錢都付了。末了正待溜出門,從廚房突然冒出來的李太太拎著一盒外帶的豬耳朵,二話不說命令我帶走。回程時我不時回頭看裝著一大包豬耳朵的塑膠袋,那裡面包容的豈止是我吃了二十四年的心愛美食,還有太多從前的回憶和濃厚的人情味了。

圖2 來「我家吃麵」吃碗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