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澤治

圖1 我的上海美食奇緣(之三)

  我的上海美食奇緣持續的時間有五、六年,到訪的次數超過二十次。其間在王義民老師的帶領下,我不但掃遍本幫菜和外地菜的各個旗艦點,也多次光臨自己最喜歡的老飯店、綠波廊、德興館、老正興、梅龍鎮和揚州飯店,並和各家的「一把手」建立了很好的交情。這些特級餐廳(有特級廚師坐鎮並且場地服務能達到一定水平的才能叫特級餐廳)各自都有幾十道叫得響名號的特色佳餚,我常常去、常常吃、常常和那裡的負責人及廚師長交換意見,自然對各家掛頭牌的名菜有很深的感情。

  烏參在本幫菜裡算是一道大菜,老飯店、德興館、綠波廊的烏參都做得爐火純青,美味驚人,但我最推崇的還是老飯店這家的「蝦籽大烏參」。蝦籽採用本地四月河蝦的蝦卵製成,乃極鮮之物;烏參則是不加蘇打自然泡發而成的大條剌參。這道菜到了火功深厚的特級廚師手裡製作起來並不難,但它美味的關鍵全在精煉而成的雞高湯與秘製的紅燒醬油當中。老飯店的蝦籽大烏參入味完全,吃在嘴裡糯而不黏,滑而不碎,其燒汁則鮮味濃郁,粒粒如沙粒般的蝦籽佈滿盤中,的確堪稱本幫菜的登頂之作。

  綠波廊場地開闊,很適合舉辦三到五桌的餐宴,而高級餐宴中最令食客嘆賞的就是他們的砂鍋大排翅。綠波廊這道菜無法單點,而且要提前好幾天預訂才吃得到。它是用十人份的大砂鍋盛裝,表面按人數多寡舖滿了整片整片比手掌還大的大排翅,上桌時澎湃的氣勢,足以令全桌人當場傻眼屏息,一片靜默。砂鍋大排翅用足量的精選土雞做湯頭,鮮醇彷若雞精,入席時上面舖著排翅,下面則是整鍋的土雞。服務人員先伺候客人用完排翅,然後還會再分一碗帶肉的鮮美雞湯給每位客人,等於是一菜兩吃。

  炒蟹黃油也叫炒蟹粉,是本幫菜裡的頂級大菜,以老正興所出最為叫座。每年九月到十一月大閘蟹盛產季節,各家有規模的老字號餐廳都會雇請一批歐巴桑拆蟹,把蟹黃、蟹肉收攏起來製作蟹油。我就在幾家餐廳親眼見過拆蟹和製蟹油的景象。蟹黃油身價昂貴,一般都是做蟹粉魚翅、蟹粉獅子頭、蟹黃豆腐、蟹黃小籠包時下一點做調味和提升賣相用;而純用蟹粉炒成一整盤菜,其奢華程度就連魚翅、鮑魚都得靠邊站站。據說炒蟹粉早年是上海灘抽大煙的大亨富豪們最愛吃的一道菜,因為鴉片煙抽久了口中百味盡失,吃什麼都味同嚼蠟,唯有鮮味峻烈的炒蟹粉吃在嘴裡還能體味出美感。我在上海做美食巡訪的那個年代,一盤炒蟹粉的售價就等於普通上班族一、兩月的薪水。而凡到老正興、綠波廊這些地方去,主事者接待我的菜單上卻一定會有炒蟹粉。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受到的禮遇還真是沒話講。

  回魚的名聲雖然比不上鰣魚、刀魚,但也是令人垂涎的「長江三魚」之一。上海家家餐館擅燒回魚,其作法也有很多種,但在我吃過的當中,以德興館的紅燒回魚、白汁回魚堪稱極品。德興館本來就以紅燒手藝和擅製魚饌稱霸申江,燒製皮滑、肉細、無剌、味美的回魚,如同牛刀小試。紅燒回魚火候用到極處,魚肉軟爛可比豆腐,具備和星鰻差不多的口感,但鮮腴則有過之。白汁回魚的作法和醃篤鮮相當類似,湯汁的顏色也大致相同。因德興館這類本幫老店紅燒的菜式非常多,道道出來都是濃油赤醬的也太單調了,因此白汁回魚受歡迎的程度,有時並不比扛招牌的紅燒回魚低。

  以海派川菜為底子的梅龍鎮酒家,是當時公私應酬最多、生意最火的一家餐廳。後來這家餐廳藉土地開發和資本運作,還成功轉型成了著名的大企業。王老師每次和我前往南京西路上的梅龍鎮,他們的總經理包國京先生都會放下手邊工作,從頭到尾陪著我們用餐,並且端出馳名的蟹粉魚翅盅饗客。這裡的魚翅是拆成一根根的港式生翅,湯頭和用蟹黃做點綴則為正宗海派風格。擅長結合各菜系的特長做創新,是梅龍鎮能以外省口味在上海稱霸一方的主要原因。

  也開在南京西路的揚州飯店,創辦者是中國揚州菜掌門人「莫家三兄弟」。莫家菜以刀工精細,一塊豆腐乾能片出一千一百多條乾絲馳名於世。他們另一項專長,則是擅於煉製高湯。有了火候到家的美味高湯,燒、煮、煨、燉、蒸樣樣都能得出好滋味。大湯煮乾絲和清燉獅子頭家家揚州菜館都會做,但莫家菜做出來的這兩樣卻可榮登釣魚台和人民大會堂的國宴,比尋常餐館做的美味千百倍。揚州飯店的蜜汁火方、蟹粉豆腐和熗虎尾,也是我每回上門都要嚐到的名菜。

圖2 我的上海美食奇緣(之三)

圖3 我的上海美食奇緣(之三)

圖4 我的上海美食奇緣(之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