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澤治

圖1 九秋吃湖蟹〜我很江南Style(之一)

  早年前往上海和江南一帶旅遊,說起「大閘蟹」三個字,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因為大閘蟹只是香港人的叫法(台灣也這樣叫是學香港的),江南人從不這樣說。即便到了今天當地對這個名詞已經耳熟能詳了,你也很難從他們口中聽到這三個字。江裡產的蟹他們叫「江蟹」,湖裡養的蟹他們叫「湖蟹」,而在田間池塘裡餵大的蟹他們叫做「稻田蟹」。無論江蟹、湖蟹、稻田蟹,只有一個名詞可以做為統稱,那就是「大蟹」。

  我和陽澄湖蟹的邂逅,曾經經過好幾年的曲折迂迴。八O年代第一次秋天去香港,第一次嚐到大閘蟹,我就被牠的風味給迷住了。爾後幾年我每年秋天必遊香港,而一到香港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吃大閘蟹。九O年代香港入秋可用「一蟹千里」來形容,不但家家酒樓餐館貼出紅紙黑字的海報做促銷,連路邊的水果攤、雜貨店門前也堆著一摞摞棉繩捆綁的大閘蟹在叫賣。所有賣蟹的沒有第二塊招牌,統統自稱是「蘇州洋澄湖清水大閘蟹」。當時我還不知道「洋」跟「陽」差了十萬八千里,以為只是寫法不同而已,見到大閘蟹便當成陽澄湖蟹埋頭大吃,不知不覺中上了好幾年的「洋」當。

  直到有一回被香港美食專欄作家魯夫先生請去天香樓,我才見識到什麼是真正的陽澄湖清水大閘蟹。位於九龍尖沙咀柯士甸路的天香樓創立於六O年代,以供應頂級大閘蟹馳名,港人皆稱「大蟹之家」。那時香港一般酒樓賣的蟹大約在百元港幣一隻,而天香樓的要價卻已高達六、七百元。但儘管售價驚人,他們的生意仍然好到門庭若市,一座難求。天香樓的蟹隻隻青背白肚,金爪黃毛,體大身重,膏滿黃足,與我之前見過的完全是兩碼事。當天我享用了一公一母兩隻蟹。母蟹是頂蓋黃,肚裡的材料多得嚇人,用小湯匙舀而食之,彷彿永遠吃不完似的。而其食味奇鮮峻香,吃第一口就讓口腔受到強烈刺激,四壁的津液汩汩流出以助潤滑,簡直妙到極點。公蟹的蟹膏也豐潤飽滿,老練的蒸蟹火候使它呈現半凝半糜狀,每吃一口都讓從鼻孔進出的氣息也跟著興奮起來。最難得的是蟹身、蟹腳裡的肉既飽滿又緊實,普通大閘蟹可以起出來的肉恐怕還沒有牠一半。至於口感的甜嫩度,兩者就更不用去比了。

  魯夫先生在香港食界很有影響力,他和創建天香樓的韓桐春老先生是多年老友了,所以我們一邊吃著蟹,一邊還能聽韓老大談蟹經。他教了我幾招選蟹、識蟹的訣竅,也聊起陽澄湖蟹之所以特別稀有珍貴的原因。韓老說陽澄湖雖然自古即負盛名,但面積其實並不算大,湖蟹的產量也非常有限。每年蟹季一到,撈上來的蟹被各級政府部門及北京、上海一些頂級食府拿走後,剩下的就沒多少了。天香樓因為做陽澄湖蟹在香港的總經銷已經幾十年,所以還能保持貨源供應無缺。我很好奇的詢問韓老:陽澄湖蟹到港的數量既然不多,為什麼大街小巷食肆店舖,家家都在販賣?韓老笑著回答說:大陸江南地區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人養蟹,一樣稱為「毛蟹」或「大蟹」,品質卻相差十萬八千里,但不是內行人並不懂得分辨。魯夫先生這時插話進來說:韓老是厚道人,從來不願批評別人賣的是假陽澄湖蟹。倒是賣假貨的店家自己心虛,紅紙海報上一向只寫「洋澄湖」蟹而非陽澄湖蟹,所以在香港不是專家也能輕易分辨誰家賣的是假蟹。這段妙語一出,當場逗得韓老和我哈哈大笑。

  那回造訪天香樓之後,我對什麼才是真的陽澄湖蟹終於有了清楚認識,從此對香港那些「洋澄湖」蟹再也沒興趣品嚐了。正好這時期我的《吃在中國》雜誌在上海已有一些發展,亟需我常常前往佈置工作,於是我暗自設定好目標,往後只要秋天有去上海,我一定每次都要到陽澄湖拜訪。不僅好好看看當地養蟹、捕蟹的實景,也要痛痛快快的享用來自湖裡的頂級湖蟹。

圖2 九秋吃湖蟹〜我很江南Style(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