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澤治

圖1 蕃茄牛肉麵疙瘩

蕃茄牛肉麵疙瘩

  自從發現捷運西湖站旁的「首爾陶鍋之家」,我和慧芬每個月都會光顧幾次,吃吃他們的韓式烤肉。而從捷運站要繞進首爾,必須先經過巷口「明奶奶手工牛肉麵」館。「明奶奶」我有點好奇,第一次路過就對慧芬說:這家店一定是我認識的人開的!但因目標是奔著首爾去,所以雖路經門口幾十次,我們卻從來都沒進去過。

圖2 明奶奶店門口

明奶奶店門口

 

  「明」算稀有姓氏,我從小到大只認識兩家姓明的:一家是小時候住北投婦聯三村的鄰居明秋水教授,另一位是我恆毅中學高中同學明亮。上個月某一天,我們又去首爾用餐,結果小店裡客人滿滿滿。眼見一、二十分鐘內不見得有座位,慧芬拉拉我衣袖,我們索性就往明奶奶這邊來了。一到門口,和我年齡差不多的老闆兩兄弟站在那裏抽煙。我上前一攀談,幾句話就摸清了他們來歷:原來他們果然是我小時鄰居明教授的兒子,而且好巧不巧高中唸的也都是恆毅中學。這麼一來,他們的母親「明奶奶」就是我小時候見過的眷村長輩囉!二話不說,趕緊入店坐下,嚐嚐明奶奶的手工絶活吧!

圖3 明奶奶標榜手工絕活

明奶奶標榜手工絕活

 

  「明奶奶」招牌上標榜的是手工牛肉麵,然而我一拿起點菜單,眼光馬上被麵疙瘩這一欄吸引住了。麵疙瘩,多麼稀奇又令人懷念的外省麵食啊!怎麼讓人忍得住不叫一碗來回味回味?於是我從紅燒、南瓜、蕃茄、麻辣等多種牛肉口味中挑了一碗帶湯的蕃茄牛肉麵疙瘩,慧芬則從乾拌、酢醬、刴椒等幾種做法裡挑了一碗老北京酢醬麵疙瘩。當天這一湯一乾兩碗手工麵疙瘩風味極佳,果然絶活,我們倆交換著吃,不一會兒就吃得兩隻碗底都朝了天。餐後請教明家兄弟:他們是從哪學會料理麵疙瘩的?他們答道這都是從小在家吃的東西,明媽媽流傳下來的手藝。

圖4 老北京酢醬麵疙瘩

老北京酢醬麵疙瘩

 

  明媽媽麵疙瘩做得好吃,我媽媽做的麵疙瘩其實也不錯,小時候家裡隔三岔五就要吃上一頓。在眷村住過的人便知道,早些年家家戶戶吃的米麵油鹽全是公家配給的,而且大多數家庭都存在白米不夠吃而麵粉吃不完的窘況。當時軍公教待遇微薄,哪有餘錢另外買米吃,於是媽媽們只好想方設法製作各種麵食來餵飽孩子。包子、饅頭、麵條、水餃家家都會做,其中最常見也最省事的就是煮一大鍋麵疙瘩。眷村長大的外省小孩,大概沒有人不保有吃麵疙瘩吃到怕的兒時回憶。

圖5 乾拌作法的麵疙瘩

乾拌作法的麵疙瘩

 

  我的這種回憶就非常鮮明。小時候家裡孩子多,公家發的白米大概只夠全家吃半個月,剩下的半個月都得靠麵食裹腹。因此我家包子、饅頭、水餃、烙餅好像永遠吃不完。母親那時在小學當老師貼補家用,平日下班回到家孩子也都放學等著吃晚飯了。匆忙之間要弄出食物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烙幾張蔥油餅或煮一鍋麵疙瘩。麵疙瘩煮陽春口味肯定沒人肯動筷子,因此我家餐桌上最常出現的不是白菜肉絲麵疙瘩便是蕃茄雞蛋麵疙瘩,品種單調到令人看著就想絶食。哥哥弟弟們有時會為了拒吃麵疙瘩鬧蹩扭,急得母親暗地裡掉過幾次淚。我一方面天生愛麵食,更多的是較能體貼母親持家的辛勞,因此家裡每次煮麵疙瘩我都待在母親身邊幫忙。麵疙瘩煮好故意盛上大大一碗,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絶口,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支持。

圖6 店內招牌麻辣臭豆腐

店內招牌麻辣臭豆腐

 

  六O年代軍公教待遇大幅調整後,我家餐桌上再也沒有出現過麵疙瘩。就連包子、饅頭、水餃、烙餅這類麵食,也都是從外面買現成的回來吃。久久不曾嚐到麵疙瘩,這小時熟到不能再熟的眷村風味,竟然從我記憶中慢慢遺失了。2003年在北京工作期間,正好碰上SARS肆虐,京城全城封鎖,民眾瘋搶各種生活物質。我到住家附近的超市跑了好幾趟,才買回一些米、麵粉、泡麵、雞蛋、蕃茄和大白菜。圍城最初幾天,餐餐以泡麵裹腹吃到令人快發瘋。有一天我突發奇想,照著母親的作法煮了一鍋蕃茄雞蛋麵疙瘩,竟然讓我和慧芬感動得差點掉下涙來。後來我又試著做過兩餐蔥油蛋餅,也起到很好的代替泡麵作用。在SARS封城最嚴重的十天裡,靠著泡麵、麵疙瘩、蔥油餅輪換著吃,我們終於挺了過來。

圖7 一碗熱食盛裝著多少回憶

一碗熱食盛裝著多少回憶

 

  2008年在南京,我們又遇過一次被封在家裡好幾天的事故。那次是遭逢百年不遇的華南雪災,遍地積雪盈尺,寸步難行,全市人車斷絶。藉著家裡儲存的一些泡麵和食材,我們變出好幾種克難料理~其中當然包括媽媽味道的麵疙瘩,才捱過出不了家門的三個漫漫大雪天。

 

  明奶奶家的麵疙瘩並不是樸實無華的媽媽味道,而已是一種升級版的精緻料理。但是它仍然能夠牽動我人生中的許多珍貴回憶。從第一次上門到現在,我和慧芬一來再來,已經算不清光顧過多少回了。

 

PS,更多精彩文章,請點閱以下連結:

部隊火鍋暖在我心 

來「我家吃麵」吃碗麵 

母親故鄉的贖罪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