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澤治

圖1 慧芬在中英香港談判會場的釣魚台二號樓主持國宴開場

慧芬在中英香港談判會場的釣魚台二號樓主持國宴開場

  從九五年到九八年,我安排了幾十個團體近千人次,來到北京遊覽和享受美食。起初,這個名為「北京釣魚台國宴之旅」的活動,是專為我們雜誌讀者美食團「CC美食俱樂部」規劃的;九五年、九六年連續出過兩次團,一共有八十五位讀者會員參加。後來因為它的內容新奇別緻,市場號召力極強,吸引了多家旅行社找我洽談合作,我才把它包裝成正式的旅遊產品,開放給一般消費者參加。

圖2 《吃在中國》曾經創造任何媒體都無法達到的輝煌

《吃在中國》曾經創造任何媒體都無法達到的輝煌

 

  「釣魚台國宴之旅」一團一團接踵而至,為合作單位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也讓它們的名聲迅速流傳海外,它們當然喜出望外,把我當成了貴人。然而我為了接團帶團,一年得有半年時間必須待在北京,難免造成雜誌社的工作大受影響。一九九八年我會把經營長達十年的雜誌停刊,搬到北京居住,從一個文化人搖身變成生意人,原因正出自「國宴之旅」佔去我太多時間,使我無法專心一致把《吃在中國》繼續好好辦下去。

圖3 國宴之旅在從前是乾隆御書房的釣魚台養源齋裡用餐

國宴之旅在從前是乾隆御書房的釣魚台養源齋裡用餐

 

  「北京釣魚台國宴之旅」住的地方是釣魚台賓館,吃的正式國宴一共有三餐:一餐在釣魚台內,一餐在人民大會堂,還有一餐則是北海仿膳飯庄或頤和園聽鸝館的清宮式國宴。其實除了這三餐外,我安排在全聚德、東來順、來今雨軒這些地方的餐宴也都是國宴規格的:不但指定場地,有國樂團演奏助興,採用的菜單也都是各餐廳接待外國元首所使用過的全套菜單。這個活動前後操作了三年好幾十團,等於讓我享用了幾百餐的國宴佳餚。如果這還不算人生當中的一種奇緣,那就沒有任何事可以稱為奇緣了。

 

後記

 

  從九八年到O三年,我在北京連續居住了五年多。這五年是北京各方面變化最劇烈的時候,幾乎每年都要換一個新的面貌。就以美食版圖的遷變來説,它和九三年我第一次來北京的時候相比,已經是全面重新洗牌過了。

 

  造成北京餐飲業大洗牌的原因,最主要的當然是國營體制瓦解,各家老字號的名餐廳走上私有化,赤身面對市場機制的挑戰。私有化之後的老國營單位,最怕踫到的就是人才與技術的流失,使自己的獨特性與競爭力很快便不復存在。然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底下人心浮動,有本事、有門路的人都想下海闖一闖,老國營最難保持住的偏偏就是自己的人才與技術。另外,北京老字號的名餐廳原本都開在三環甚至是二環以內的舊城區,世紀末北京展開城區大改造,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商業店面都因拆遷改建被挪過位置。人才大量流失,對新居又水土不服,再加上應變新時代的能力明顯不足,於是更加速了老國營餐廳走向沒落。

 

  從千禧年開始,我曾經拜訪過的那些美食餐廳,已經沒有幾家能夠做得出舊時味了。若干在唐魯孫筆下被描述得活靈活現的老地方,這時的口味和生意甚至連街邊的個體小店都無法相比。當然在一片蕭條聲中,也有一些單位是經過市場化的操作後,變得比以前更壯大、更成功的。像全聚德與東來順等,便是最好的例子。

 

  北京美食舊版圖經過澈底改寫後,我漸漸蛻變成一個普通消費者,不再對以往的輝煌有絲毫眷戀。當時我的住所在朝陽門外外交部和使館區一帶,附近最多的就是外國人開的各種風味的異國餐廳。我從西藏、新疆吃到印度、阿拉伯,再從希臘、俄羅斯嚐到德國、愛爾蘭,在截然不同的時空背景,又鍊接進一場另類的北京美食奇緣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